中国电车出海,首卷泰国-国际原油

 行业动态     |      2024-07-18 11:31

现在,从曼谷素万那普机场通往市区的路上,能看到种种中国品牌的户外广告:比亚迪、上汽MG、广汽Aion、长城等等,中国车企险些把曼谷*的户外曝光点位所有包下。

在街上耐心考察的话,你更会发现,中国汽车的“能见度”越来越高。免签政策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而电动车引进津贴政策,也让这个东南亚国家成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下一个热门选项。

虎嗅汽车在7月初短暂走访了泰国市场两天,看到了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披荆斩棘,也看到了一些难题和风险。这个同中国商业关系慎密的国家,到底是不是中国车企理想的出海彼岸?笔者从几个角度来分享:

2030年,泰国复制第二个电动车事业?

领会一个国家市场有多大潜力前,首先要看几个硬性指标:泰国的土地面积是51.3万平方公里,住手今年1月,人口约7185万人,去年整年人均GDP为7172美元(52000元)。土地面积相当于我国四川省,人口略少于河北省,人均GDP也许是广西的水平(中国去年人均GDP为89292元)。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在270台左右,这一点与我国数据基本靠近。国民岁数中位数为40.4岁(中国2022年为38.5岁)。

从国家数据层面能看出,和人均很高GDP、偏心本土豪华品牌的欧洲市场差异(对欧洲市场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杀到BBA大本营的中国车企,若干有些水土不平》),泰国市场在多个国民数据层面与中国市场靠近。由于人均GDP的关系,泰国用户的购车选项集中在中低端车型,对于BBA等欧洲豪华品牌入口车型的消费能力有限,这首先给了中国车企介入竞争的*个时机。

更主要的是,泰国看中了近些年全球突飞猛进的电动化趋势。凭证泰国媒体mreport报道:2021年,泰国确立了一个叫做国家电动汽车政策委员会(EV委员会)的组织。组织首先制订了泰国电动车生长设计:在2030年实现新车销量30%纯电动化,2035年实现电动汽车保有量1558万辆,累计生产电动车1841万辆。作为久远设计的一部门,泰国首先希望实现短期设计,*步先在2025年实现105.5万辆电动车保有量的目的。其中包罗40.2万辆电动轿车/皮卡、62.2万辆电动摩托、3.1万辆电动公交/卡车。

图片泉源:笔者拍摄于比亚迪泰国工厂

为了实现他们的宏远设计,泰国制订了一系列电动车税收减免和车辆津贴政策组合包。2022年8月23日,泰海内阁批准了29.23亿泰铢的预算,对于小我私人用户购车,津贴每辆汽车1.8万泰铢到15万泰铢。

其中对于MSRP(Manufacturer Suggested Retail Price:制造商建议零售价)不跨越200万泰铢的乘用车,小于30度电池组的车辆,津贴7万泰铢/台。30度以上电池组的电动车,津贴15万泰铢/台。而MSRP小于15万泰铢的纯电动摩托车,津贴金额为1.8万泰铢/台。在那之后,为了连续促进电动车市场,针对差异级其余纯电动车型,泰国还陆续给出了一系列门路型津贴政策。同时凭证产物类型、订价差异,也给予了整车以及零部件,差异比例的关税减免。

除了给用户电动车津贴之外,泰国政府行使税收减免吸引了一批中国车企出海建厂。不仅要把电动车销售市场做大,还要打造电动车产业生产制造强国。招商引资、外派出海、当地建厂、扩充产能,中国企业最善于的打法,遇到提速心切的泰国市场,两者一拍即合。

加速建厂的中国车企

7月4号,泰国罗勇府的一座汽车工厂,一辆比亚迪海豚下线,这不仅是比亚迪制造的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代表着他们*座外洋工厂正式投入运营。从开工到投产,比亚迪用了16个月时间。这座年产能15万辆电动车的工厂,满产后可以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现在他们投产了海豚,之后还设计生产包罗BYD ATTO 3(元PLUS)、宋PLUS DM-i等车型。

建厂之后,除了深耕泰国本土市场之外,比亚迪也会行使泰国工厂的产能向东友邦家出口。一位从事电动车出口认证的机构司理告诉我:通常情形下,中国车企在打造右舵车型之初,就会把东友邦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的认证一起做好。以是在他看来,比亚迪在泰国市场制造的电动车,往后也不清扫同样向澳新市场出口的可能性。由于既同为右舵市场,又能行使东南亚生产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从泰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结构上,也能看出:泰国2023年在海内卖出了77万辆车,但对外出口了111万辆。

韦尔股份,净利润暴增1895%

让比亚迪决议建厂的刻意,来自泰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也有市场显示的因素。2022年8月,他们最先进入泰国市场。上汽MG和长城等中国品牌更早进入泰国,但比亚迪销量发作速率很快——现在他们宣布了3款纯电动车:元PLUS、海豚、海豹,2023年在泰国整年注册量30650辆。纯电市占率40%多,排名泰国市场*。

笔者和一位比亚迪元Plus(Atto 3)的泰国曼谷车主聊了聊,29岁的他是一位银行职员,之前开的是丰田C-HR。在他看来,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比日系的燃油车更值得买,和他之前开的丰田C-HR相比,比亚迪Atto 3加速更快、噪音也小了不少,而且后排空间更大。由于有家充桩,以是他充电还算利便,使用成本比加油要廉价。谈到品牌时,他认可丰田确实更有着名度,但事实不是飞跃这种豪华品牌,以是不应该卖得更贵。笔者查阅泰国官网后发现,丰田C-HR售价在100万泰铢起步,比亚迪Atto 3的低配是79.9万泰铢。你可以明白为丰田在泰国市场卖出了品牌溢价,也可以明白为中国车企制订了很有竞争力的订价战略,直接向日系车企施压。

现在,比亚迪在泰国设立了115家门店和27家经销商,他们设计在今年年底前将门店数目拓展到160家。今年1到5月,他们在泰国市场上牌量是12895辆,泰国最脱销的5款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占了3款。另外两款,划分是哪吒V和上汽MG4。三家中国车企共5款车型,包揽泰国纯电动车市场Top 5。

在各家出海泰国市场的中国品牌里,上汽的产物线算是最厚实的,有轿车、SUV,另有最新的纯电小跑车Cyberster。

早在2012年,上汽就和泰国正大团体确立了合资公司。2017年,上汽位于泰国春武里府的工厂完工。去年,他们在泰国确立了动力电池工厂,同年11月,*款在泰国生产纯电动车MG4下线。在MG泰国官网,还能看到在海内挂荣威标的荣威EI5,以及挂上汽大通标的部门MPV及皮卡车型,这些车型统一以MG品牌在泰国市场出售,*化行使MG的英国品牌积淀优势。

一位曾在上汽MG东南亚公司事情过的同伙告诉笔者,在谋划战略上,上汽在泰国市场更偏向于全系统出海,除了整车出口之外,很早的时刻,上汽旗下认真零部件营业的华域,和认真物流营业的安吉,就在泰国市场完成了布点。另外,他们也在实验以出租车投放的方式,逐渐渗透泰国纯电动车市场。今年6月,上汽MG泰国销售公司向市场交付了 100 辆 MG EP PLUS 纯电动车(海内的荣威Ei5),作为曼谷和其他省份的出租车使用。思量到电动出租车充电的问题,上汽现在在泰国建设了跨越147个MG超充站。其中有不少超充站直接就放在了MG经销商处,利便治理也确保不会有其他品牌的车型误占充电车位。

在曼谷市中央的几大阛阓走访时,笔者发现泰国和中国纷歧样的是,这里的大阛阓看不到各处着花的电动车直营门店。只有劳斯莱斯、玛莎拉蒂、保时捷这样的超豪华品牌,才会进驻焦点阛阓。玛莎拉蒂的销售伙计告诉笔者,由于国民收入的关系,同时受日系品牌多年的影响,泰国用户对于汽车的明白就是工具化属性。除了少数欧洲豪华品牌之外,其余汽车品牌都不会选择在阛阓开店,租金高、面积小、店面的功效也不充实,售后事情一定没法睁开。

署理中国品牌的经销商,更多照样选择自力修建,来打造类似海内4S店的销售模式。为了提升纯电动车的售前售后体验,上汽团结经销商在泰国开设了三家名为MG EVolution 的展厅。内部包罗电动汽车展示区、迎接区、洽谈室、售后维修区等等,同时展厅园区内部的超充站天天24小时开放。上汽MG经销商一位叫做Michael(假名)的销售告诉笔者,他们信托这样的展厅设计,配合系统培训过纯电动车知识的销售职员,能够在泰国市场打造出电动车的先锋形象。在Michael看来,这样的高规格展厅往后一定还会建设更多,由于上汽MG的泰国工厂,全力投产后一年有着10万辆的产能。

而事实上,决议在泰国投资建厂的中国车企,远不止比亚迪和上汽MG这两家。2020年,长城收购了通用位于泰国罗勇府的工厂,2021年最先投产,年产能8万辆。而广汽埃安和哪吒的泰国工厂今年最先投产,长安和奇瑞的泰国工厂设计也已经提上日程。似乎哪家中国车企在泰国建厂的脚步稍微慢了点,就会错失大好时机。但就像一枚硬币总有两面一样,泰国市场充满时机,但并非意味着毫无风险,尤其是当多家中国车企同时睁开竞争时,风险系数也在随之加大。

未来一定有镌汰

Bill,曾在某日系品牌驻泰国分公司事情过6年,认真产物设计职能。他告诉笔者:中国品牌的纯电动车在泰国市场的成就值得一定,他展望再过两年,中国电动车的市占率一定还会快速增进。但同时,Bill也提出了三个风险项:

1、泰国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靠近13%,另有靠近9成的车型是燃油车,但中国车企多数押宝纯电。思量到泰国的基础设施现在不如中国,充电桩的建设进度,以及市场的电动化措施到底能否到达预期,是一个潜在风险。

2、去年,中国车企在泰国的市场份额突破11%,而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则跌至78%。但日系车企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一共才有丰田、本田、五十铃、日产、三菱、马自达这6个主要品牌竞争。而现在中国车企光是有建厂设计的就有7家,市场份额增进虽快,但要养活这么多个车企/品牌,一定不容易。

3、日系品牌不会坐以待毙,看着市场份额被抢走。也许率会张望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内部竞争,伺机寻找时机。

出海之路看似时机,但风险无处不在。哪怕强如丰田,昔时也差点在泰国市场栽跟头。1957年,丰田在曼谷开设了*个办公室。随后以CKD(内陆化组装)的方式,逐渐占领了泰国汽车市场。到了上世纪60年月末,丰田以22%的市场份额,*。而到了70年月后,由于工人人为过低的缘故原由,在泰国民众心中,丰田酿成了行使廉价劳动力的邪恶形象,最终引起浩荡的反日情绪,抵制日系车。最后,是丰田将股票等利益与当地经销商和机构做了重新分配后,才逐渐恢复正轨。

在Bill看来,由于几十年的谋划以及一系列内陆化投资的关系,日系车企对于泰国汽车市场的话语权依然不小。在经销商网络以及二手车流通率等等环节,日系品牌照样占有不少优势的。而一下有这么多家中国车企先后涌入泰国市场,想要抢占市场份额很容易就形成价钱战,这对于财政盈利来说异常晦气。固然,Bill愿意信托,猛烈的市场竞争后,最终一定会卷出两到三家强有力的中国车企,行使电动车的手艺优势站稳泰国市场,制衡日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