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第 一股”海伦司将赴新加坡“找钱”。
6月尾,海伦司正式向新加坡证券生意所(下称“新交所”)递交文件,设计通过先容方式在新交所挂牌上市。
海伦司示意,完成二次上市将有助于公司进入新加坡证券市场,提升其在新加坡市场的职位,增强全球着名度,助力国际营业拓展,并扩大股东基础及未来的筹资渠道。
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实现上市,其中较着名的有尚乘国际、长信传媒、京信通讯、蔚来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以及投资人将眼光投向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岛国的金融活力愈发引人瞩目。新交所也依附其国际化水平高、联动能力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海内企业的认可,并将其视为上市的可选地之一。
据统计,住手2023年6月30日,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中有40%是外国公司,其中35%来自信中华区,约有70家。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认真人、董事总司理许佳以为,“新加坡市场对于二次上市一直有一个相对更天真、更宽松的制度。选择新加坡作为一个主要的二次上市地,可以提升对亚洲投资人的吸引度,以及规避一些地缘政治风险。例如新能源企业、科技企业等新兴产业起劲追求去新加坡上市,有助于企业提升他们在东南亚、南亚区域的品牌着名度和美誉度。”
二次上市征战外洋
股票第二次上市,也称为“二次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在其原始上市地之外的另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证券生意所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
简而言之,若是一家公司已经在一个国家的证券生意所上市,它可以选择在另一个国家的生意所举行第二次上市,股票可以在两地证券市场中跨市场流通。例如,中国的企业可能会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生意所举行第 一次上市,然后在香港或其他地方举行第二次上市,股票可以在两地相互流通。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人人熟知的百度、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蔚来、小鹏、理想等新造车企业,它们都选择先在美国上市,后又在香港二次上市。
而海伦司上市路径略有差异,不是选择从美股到港股,而是先在港股上市后赴新交所上市。
资料显示,2021年9月海伦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小酒馆第 一股”。上市之初,海伦司就曾示意,召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开设新酒馆,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并预计2021年至2023年将新开近2000家门店。
不外从效果来看,似乎并未实现当初的设计。海伦司2023年报显示,住手2024年3月19日,公司酒馆门店网络数目为503家。门店拓展不顺,或许与其在港股市场的股价显示有一定关系,住手今年6月28日收盘,海伦司股价较最高点已经缩水九成,市值蒸发291亿港元。
凭证海伦司公然的资料,本次第二上市不会涉及增发新股,倘若建议第二上市完成,公司已刊行通俗股将继续于联交所上市及生意。
也就是说,本次第二上市海伦司并不会扩大融资,新加坡的投资者也可以介入其二级市场生意,从而吸引新加坡资源进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着名度,有助于公司的国际营业拓展。
上市下一站,新加坡
俗话说,“没有最 好的市场,只有最适合的市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去港交所照样去新交所,无论是IPO照样发债,都能获得国际资源的支持,更快实现国际化生长。
新加坡在物理上距离大陆较近,又因华人众多,中国企业对其在心理距离上也更慎密。同时,新加坡在税收政策、人才贮备、国际接轨等方面显示优越,早先就有不少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举行营业结构。
近年来,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到新交所上市,新交所内部举行了政策改造,其中包罗接纳“同股差异权”股权架构企业上市、推出SPAC上市框架、缩短二次上市审核流程等。
因此新交所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前往上市,其中最为着名的是蔚来汽车。
业绩飙升14倍,这家巨头却内忧外患?
2022年在新交所敲钟时,蔚来有关认真人示意,选择在新加坡上市,主要有三点缘故原由,第 一,新加坡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央,在此上市能够扩大我们的投资者群体,尤其是不停增添的亚洲机构投资者。第二,新加坡上市可进一步增添全球可生意时间和流动性。第三,新加坡上市可提供一个备选的股票生意地址,进一步珍爱投资者利益。
相关剖析师也指出,新交所的乐成上市,是蔚来深入全球化结构的主要一环。一方面,这有助于蔚来普遍引入国际投资者,拓宽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在新加坡上市并建设研发中央,可以辅助蔚来吸引全球研发人才,进一步推悦耳才全球化的实现。
梳理蔚来上市路径可知,从披露上市设计到正式上岸新交所主板,蔚来用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且蔚来也是接纳先容上市的方式二次上市,并不涉及新股刊行及资金召募,以是蔚来是海伦司一个可借鉴的案例。
凭证新交所的相关划定,二次上市须在主板举行,且在有无新股刊行的情形下均可举行。上市前需要准备的要害文件包罗信息披露文件、产物亮点表(若有公然刊行)、承销协议(如适用)、上市申请书、抚慰函和执法意见书等。
业内人士称在新交所二次上市能够极大节约合规成本,涣散市场风险,扩大流动池,延伸生意时间,并有利于拓展东南亚和亚洲伟大的市场潜力。券商剖析师肖缪以为,海伦司若乐成实现二次上市,除能取得更大的融资规模、开拓国际市场外,另有望扭转自己在港交所连跌的事态。
不外也有另一种声音泛起,广科咨询首席战略师沈萌以为,新加坡和香港虽然是两个差异市场,然则对于投资者而言却没有什么隔膜,因此在港股估值和换手率较低时,到新加坡市场或许也不会有什么显著差异。
新加坡资源看好中国企业
除了赴新加坡上市,海内许多企业也最先在新加坡结构相关营业。
SHEIN、抖音及TikTok选址新加坡作为国际总部,蚂蚁金服、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在新加坡有较大的营业结构。
海底捞、凑凑暖锅、米村拌饭等餐饮连锁品牌,瑞幸咖啡、喜茶、霸王茶姬等茶咖品牌,比亚迪、上汽名爵、极氪、极星等汽车品牌,科兴生物、金斯瑞、药明生物等海内生物医药企业龙头,都已经将“中国产物”带到新加坡。
经济学人智库(EIU)宣布的《2023年中国外洋投资指数》讲述显示,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吸引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地。凭证这项研究之前的数据,新加坡在2017年首次逾越美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最 佳目的地。
此外,新加坡资源也十分看好中国企业,尤其偏心硬科技赛道。
为了打造“智慧国”,建设笼罩全岛的数据网络、毗邻、剖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新加坡曾先后在2006年和2014年推出“智慧国2015”和“智慧国家2025”两份十年设计。这也让机械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交通等高端产业成为新加坡在华投资加码的重点领域。
新加坡在华投资主力就是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控股的淡马锡、以及淡马锡控股的祥峰投资。两大机构在新加坡资源投资中国是宜总量中占比近50%。
2023年,淡马锡在中国脱手投资6笔,笼罩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医疗康健等领域,其中较着名的投资标的如昂泰微精、环动科技、拓竹科技等。祥峰投资团体脱手次数更多,先后介入了朗力半导体、进化半导体、芯行纪等三家芯片半导体赛道企业的投资。
淡马锡2023年在华投资项目。图源:IT桔子
新加坡金融治理局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育龙曾公然示意,中新两国的羁系互助和资源市场互联互助在不停加深,接下来希望促进双方更深入的互联互助。
相对而言,新加坡是海内企业选择外洋市场时较为优先的选择。中新两地一衣带水,两地的饮食喜欢、习惯习惯有诸多相似之处,住手2022年底,华人约莫占到新加坡总人口的74%。而新加坡企业和资源也是中国企业主的优质互助同伴。
以海伦司为代表的企业赴新交所上市,不仅是海内企业拥抱全球市场的一步,更为“厥后者”提供了可参考的履历。
但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新交所二次上市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首先,文化差异和市场认知度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在新加坡市场的显示。其次,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生意活跃度发生负面影响。最后,跨境上市的企业需要面临更为庞大的执法和财政讲述要求,这无疑增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治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