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中国Biotech-国际期货

 行业动态     |      2024-07-26 15:50

谁都没有想到,卖身出海会成为一条出路。

若是投融资环境不改善,3年后中国90%以上Biotech都市发作现金流危急。

最开心的是MNC(跨国药企),稳稳三赢:以超低价抄底中国优质生物医药资产;原研药竞争对手更少,在中国卖得更好;以美欧日主导的生物科技产业不战而胜,挑战者被迫消逝。

赛诺菲和BMS正在中国寻找并购标的。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MNC出于专利到期,弥补研发管线的需求,正在抄底中国Biotech,而海内投融资、支付条件受限,正好为抄底生意缔造捡廉价的时机。海内商业化对大部门Biotech都是一种证伪的出路,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出海都是靠谱的,包罗自主出海、license-out管线,近期甚至泛起NewCo模式(恒瑞医药、康诺亚划分与外洋资源互助确立新公司),最彻底的是卖身出海。

去年12月以来,5家中国Biotech被外洋药企并购,包罗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诺华全资收购信瑞诺医药,NuvationBio收购葆元医药,Genmab以18亿美元并购普方生物。传奇生物被曝收到百亿美元并购要约,下一个是谁?

当中国优质生物医药资产,逐一被外洋扫货后会发生什么?

01 

国产创新药三降

据《自然》旗下综述杂志《自然谈论药物发现》数据统计,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时代,177家中国制药公司的350个创新药物从临床I期走到FDA批准的乐成率仅1.7%。创新太难了。

海内创新药三降。

研发投入

据彭博数据,全球TOP 15大型药企2023年研发投入1349亿美元,同比增进7.8%。NBI指数中剔除大药企后的211家企业2023年合计研发投入为616亿美元,同比增进15%以上。

据Wind数据,海内A H医药制造业企业2023年研发投入为1857亿元,同比增进3.5%,其中71家Biotech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为508亿元,同比下降3.6%。

商业化

2024年1-5月,天下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8077亿元,同比下降0.8%。

2024年一季度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449亿元,同比下降13.1%,环比下降3.6%。据东吴医药,从定期讲述看相关处方药标的二季度销售情形还没有恢复到反腐前。

投融资

据药智网、西南证券,2024年1-5月全球医疗康健行业投融资总额3750亿元( 42.9%),融资事宜总数1173件(-3.3%)。

2024年1-5月中国医疗康健行业领域融资总额284.1亿元(-32.2%),融资事宜数310件(-19.7%)。

外洋生物科技景心胸连续提升,IBB、XBI今年以来划分上涨7.3%、11.1%,而且基本对近期美股七姐妹大跌的免疫。中证医药、港股创新药今年以来划分下跌21.4%、25.0%。

但股市失节事小,实体创新活力下降事大。

网文作者拒绝投喂AI-国际黄金

据医药魔方、西南证券,2024H1(住手6月27日)我国创新药新增IND数目691个(-10.7%)、新增NDA数目113个(-4.2%)。这可能有同质化产能出清的因素,但国产创新药还处于生长早期,维持活跃度比所谓理性有序加倍主要。

创新药不需要整整齐齐、冷冷清清,还能躁起来吧?

集采并不能完全解决医保支付压力。2023年我国医保总收入为3.3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3%,总支出为2.82万亿,同比增速为14.7%。2024年1-5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5%,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0.9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8.8%。

支出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控费压力大。

DRG/DIP推进对于医保收入占比高、基础治疗属性强、住院类营业占比高的医疗服务赛道有影响。特例单议机制本质是一种审批制,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用度高、新药耗新手艺使用、庞大危重症或多学科团结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尺度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医保经办机构按季度或月组织专家审核评议,申报数目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以内。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对高价药可加倍友好。

国产新药与入口新药时间差缩小 数据泉源:CDE,医药魔方,西南证券整理

02 

MNC卷土重来

在中国Biotech未大先衰之时,MNC在中国市场回归整体强势。

据IQVIA艾昆纬宣布的2024Q1中国医院医药市场数据,跨国药企销售额同比增进2.0%,而本土药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7%,在医院用药排名前10的产物中,6款产物来自跨国药企。

进入2024Q2,MNC更是舍我其谁。

诺华2024Q2中国区净销售额11亿美元,同比增进27%。在华建厂扩产,7月2日,诺华宣布其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工程建设,这是诺华在中国的首 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也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

罗氏2024Q2中国市场销售额增进14%,主要推动力来自 Perjeta(帕妥珠单抗,乳腺癌)、Alecensa(阿来替尼,肺癌)、Avastin(贝伐珠单抗,肝癌)、Xofluza(玛巴洛沙韦,抗流感药物)和Polivy(维泊妥珠单抗,血液癌症)。

阿斯利康2024H1中国区收入33.78亿美元,同比增进15%,ADC明星药物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全球收入9.32亿美元,同比增进62%。

赛诺菲2024 Q2全球营收107.45亿欧元,同比增进10.2%,虽然未单列中国市场收入,但其主要增进引擎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净销售额到达33.03亿欧元,同比增幅29%,整年有望超130亿欧元销售目的,主要受美国和中国、德国、日本强劲需求的推动。Dupixent大顺应症慢性壅闭性肺病(COPD)明年H1有望在中国上市。

MNC中国市场的强劲苏醒,在于其依附药物性能优势,重新维护全球价钱系统,老子药好,你爱买不买。

据汹涌新闻,今年1月,复旦大学隶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提到“不少患者对原研药有现实的需求”,一些仿制药上市后,临床疗效跟原研药仍然存在差异。一致性评价主要接纳生物等效性的尺度,诸如质量尺度、药物活性因素的晶型和粒度、杂质等主要药学指标以及不良反映等现在暂未纳入一致性评价。

据中康CMH数据,2022Q3至2023Q2,高血压用药市场在天下品级医院及零售药店两大渠道合计总规模为503亿元,其中,医院渠道3年复合增进率为-7.2%,而院外的零售渠道3年复合增进率为4.0%。缘故原由是集采未中标品牌转战院外市场,尤其是原研药深耕零售药店,贵价药的份额连续提升,导致降压药零售规模反超院内,渠道占比达53%。

当国产优质管线或公司被并购后,MNC原研药的竞争优势会更强,但MNC在控费配合度上可能远不如国产药企。

我们多次提醒,正是高性价比国产创新药的崛起,才气真正解决最新疗法的可及性。当MNC原研药拒绝以价换量,也不是没有手段治它。但这种手段是市场化创新,以PD-1为例,BMS的O药、默沙东的K药,年治疗用度划分约为32万元、22万元,一直不愿降价进入医保,但没有影响。国产PD-1实时实现贵族药平民化,至今已把年治疗用度降到3-5万元,医保后自费支付仅需1万元左右。

随着海内创新药企的追赶,MNC在海内临床、注册和准入方面的先发优势逐渐消逝,入口新药时间窗口越来越小。首 款入口新药与首 款国产新药/生物类似药的获批上市时间差距逐渐缩短,国产新药与同机制入口新药的海内研发用时差距也出现缩小趋势,而外洋上市的入口新药引入海内的时间差没有显著转变。

固然,仿制药也能治病救人,但只有国产创新药的崛起历程不中止,国民才有希望在较小时间差内分享最新疗法带来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