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
暑期档最直接相关的是放假的学生群体,以是对动画影戏来说,暑期档是毫无疑问的大本营。今年暑期档,12部国产动画影戏,国风动画《落凡尘》《伞少女》显示不佳,《白蛇:浮生》成了*的希望。
从《白蛇》系列来看,《白蛇:浮生》上映首日,就拿下9428.3万票房,远超前两部的首日票房成就,住手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展望总票房达6.66亿。
(图源:猫眼专业版 灯塔专业版)
只管刷新系列新高,但与去年《长安三万里》的佳绩相比,照样有些不够看了。
数目上,前三年暑期档划分上映了14部、12部、17部国产动画影戏,今年虽然有12部,但其中还包罗3部重映片。
票房,去年不只有18.24亿的《长安三万里》,另有以小博大的《茶啊二中》票房靠近4亿。今年暑期档,没有破10亿国产动画,10亿以内也只有《白蛇:浮生》能够到达6亿水准,其次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也才委屈8000万出头,不及上一部1.6亿的成就。
入口动画破亿显然加倍轻松。《神偷奶爸4》《头脑特工队2》《加菲猫家族》《你的名字》(重映)《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多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6部暑期档的入口动画影戏填充着腰部梯队。
动画影戏失踪暑期档,固然与今年整个暑期档大盘的冷狷介度相关。但将今年暑期档的国漫显示,放到更耐久的时空坐标来看,毒眸(ID:DomoreDumou)发现,或许这不是国漫疲态,毋宁称之为国漫常态更合适。纵观近10年国产动画暑期档显示,可以很显著地看出国漫存在巨细年,二八效应显著的征象。
只不外由于去年《长安三万里》的爆款显示,以及我们对国漫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来的恒久期待,让国产动画的期待值被越拉越高。“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影戏市场也该迎来理性回归。
1、国漫巨细年
今年无疑是国漫小年。
若何界说国漫巨细年?这固然并非一个提前就能展望的纪律,而是对自2019年以来的国产动画影戏市场趋势的总结,上映影片数目、票房显示是两大主要思量维度。
对于动画影戏而言,一年之中最主要的两个档期莫过于春节档和包罗了六一档的暑期档。
2023年,票房前十名的影戏里有两部国产动画影戏,划分是暑期档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和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两部都以破10亿的票房成就,共计获33.19亿票房。另外,到达亿元量级的头部国漫,另有《深海》《茶啊二中》。
今年,两个主要档期事后,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影戏只有2部。一部是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一举拿下20.06亿票房,再往下一部就是正在上映的《白蛇:浮生》。之后,则是断层式下跌至万万级票房的作品,甚至破五万万的只有2部,划分是《猪猪侠大影戏·星际行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
《熊出没·逆转时空》剧照(图源:豆瓣)
现实上,对于“国漫崛起”这一说法,通常狭义指代的是非低幼亲子向动画影戏。从它的降生最先回溯,两部成人向动画影戏作品成为了“国漫大年”的主要标志。
一个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用在那时看来推翻性的画风与近10亿票房成就,让国产动画影戏脱节低幼亲子向的约束,闯出成人向的新路子。
另一个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再一次实现了国产动画影戏的突破,甚至以超50亿票房成就成为国漫票房天花板。那是*次有动画影戏拿下影戏票房年冠,而且让昔时的国产动画首次反超引进动画票房。也是在统一年,《白蛇:缘起》开启了追光动画神话系列*部。
从2016至2019年,每年至少有一部原创国漫问世,诸如《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昨日青空》《罗小黑战记》。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这一类原创动画影戏数目显著变得更多。
疫情三年,在大环境受限的情形下,仍涌现出《姜子牙》《妙先生》(2020),《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俑之城》《济公之降龙降世》(2021),《新神榜:杨戬》《山海经之再见责兽》(2022)等原创动画影戏。
2023年或许是仅剩的一个“大年”,《长安三万里》《深海》《茶啊二中》都收获不俗显示。若是说今年以来《大雨》《白蛇:浮生》《伞少女》《落凡尘》《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国漫数目增多,是国漫热趋势的效果之一,但票房不佳,也是对国漫背后逆境的一种警示,体现出供需两头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
2、IP不是万金油
在众多实拍大片尽皆失手的今年暑期档,《白蛇:浮生》作为一部动画影戏能拿下6亿票房,既受益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更受益于该系列前两部的观众基础以及追光动画的品牌光环。
《白蛇:浮生》剧照(图源:豆瓣)
从题材上来说,神话故事IP到2024年了仍然还在国产动画中占有主流职位。在国产动画影戏票房前二十名里,除了《熊出没》系列占八席,剩下十二部里,四部源于《封神演义》,两部源于《白蛇传》,一部来自《西游记》。其余四部,包罗《深海》《大鱼海棠》,垫底的是《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
德州设立先导半导体创投基金
而《深海》受益于导演田晓鹏上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影响,《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也有动画剧集提前积累的名气。*特其余原创动画只剩下《大鱼海棠》。
这里反映出的*点,是题材上的IP依赖症。当一个题材获得市场验证后,题材惯性总是会不能阻止的存在。
IP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决议性作用。
好比,去年《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上映时,曾被观众误以为是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纷纷称其为“诈骗影戏”。但这部影戏实在是2016年上映的《我是哪吒》的续作,瞄准的目的受众也是儿童,最后迎来口碑与票房双低的事态。
今年暑期档《二郎神之深海蛟龙》,即便同样取材自《封神演义》,有着跟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相似的名头,只不外没有新意的剧情也无法让观众买账,仅获得400万出头的票房。
一位豆瓣网友在该片谈论区云云“解码”:“猴子拍完了,拍哪吒,再拍八戒,现在又拍杨戬,故事剧情又是主角先贬再醒悟后升华。”这也显示出民众对神话传说题材动画影戏的审美疲劳。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到了第三部,同样存在剧情缺乏新意的问题。但还能有跨越前作的票房水平,靠的是追光动画品牌在民众心中所确立起的信托度,以及始终不失水准的制作。
系列动画IP确立起了厂牌效应,一定水平上是中国动画影戏工业化水平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相比之下,同档期真人影戏《解密》《逆行人生》,仅依赖陈思诚、徐峥的导演品牌,才只能委屈到达5亿左右的票房水平,更显出厂牌效应的难得之处。
另外,在“白蛇系列”IP上,最值得一定的地方在于,真人影戏与动画影戏的产业逻辑之间发生了融会,在动画中加入了恋爱片的类型片叙事,这是一个在传统观影看法下异常重大的突破。
据灯塔研究院《2023中国影戏市场年度清点讲述》,2023年各影戏类型观影结伴漫衍方面,动画类型单人观影占比与多人观影占比最高,双人观影占比*。
在《白蛇》系列之外,险些很难在动画影戏当中果真见到恋爱的影子。由于传统看法总是囿于“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只管这么多年来成人向动画影戏都在试图打破这一看法,但总不敢步子迈得太大。
今年的《白蛇:浮生》,也开创性地选择了在情人节档期上映,与真人恋爱影戏正面临决。效果《她的小梨涡》宣布撤档,拥有朱一龙的影戏《负负得正》单日票房占比仅10%,《白蛇:浮生》无悬念拿下七夕票房冠军。
没有哪个IP生来就是IP,都是需要前作打下扎实口碑才气积累起品牌效应的。
好比,去年《长安三万里》以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实题材,打破神话传说蓝本,引发“自来水”营销,以“动画 教育”走出破圈之路,找到神话传说题材的突破口。而《白蛇》系列,若是能延续宝青坊主的故事,也是差异于IP改编的原创思绪。
(图源:微博)
从这两年立项的新项目,也能发现行业对神话传说题材发生疲态后的转向。《长安三万里》打出“新文化系列”*枪后,追光动画立案三国系列*部取名“争洛阳”;光线动画今年接连立案《江湖豪客传》《新西厢记》,划分取材于《水浒传》《西厢记》。《聊斋志异》也成为新的取材工具。
受动画制作周限期制,这些项目的效果也并不能马上就能获得验证。到那时,谁也不知道风口又酿成了什么。
3、结构性问题
拓普数据《2023年中国动画影戏市场研究讲述》显示,现在国产动画影戏票房集中度较高,过亿元票房动画以15%至20%的数目,给动画市场孝顺了75%至85%的票房。
从类型与票房的占比上看,国产动画数目上仍然以亲子向为主,全岁数向和年轻向动画数目较少,但除了《熊出没》系列,亲子向平均单片票房远低于全岁数向和年轻向。
从动画出品公司显示来看,光线、华强动画、追光位居国产动画主出品公司累计票房前三。
横店影视、基因映画、北京精彩划分依附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罗小黑战记》《雄狮少年》挤进前十,而其他公司险些都有至少六部作品。
一方面,自力动画作品很难连续,另一方面,就动画影戏产业而言,稀奇需要产业集群式工业化运作,投资体量也相对较大,险些没有中小成本商业动画影戏之说。迫于投资、制作限制,小型动画影戏公司难出头也属正常。
小厂要想出人头地,要害在于另辟蹊径。
以《雄狮少年》为例,它首先就具备了内容亮点,在漫天的神话题材中用新民俗故事出圈,同时,内容上表达了追逐梦想与现实生涯间的选择,具有现实性与普世性。
如《2023年中国动画影戏市场研究讲述》指出,在情绪诉求偏好上,现实生涯共识、自我价值认一致情绪表达更具有普世性且“与我有关”,能够与观众形成强烈的共情毗邻,更能撬动更高票房增量。
惋惜的是,这个暑期档高口碑低票房的《落凡尘》,蹊径辟得还不足。
一方面,《落凡尘》取材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延伸自曾在网上爆火的广州美术学院同名毕设短片,但着名度简直远远不如公共IP。从内容创新的水平上来说,它自己照样在神话传说的大框架中举行“微创新”,民众的赞美险些集中于“完整性”而非“创新性”。
对于任何一个在开发初期的项目,制作方都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反馈。但只有真正想设施做出纷歧样的实验,才有可能被看到。只有真正精准捕捉民众情绪,缔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故事,找到传统题材在当下的抓手,才可能让观众发生推荐欲,引发“自来水”式发酵。虽然,当今影戏市场的现状也很难由于单纯的口碑发酵而到达2019年的水平了,但最少可以为下一部作品积攒一定的票房势能。
这样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也只能期待动画工业变得加倍成熟之后,才有可能迎来基个性转变。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